-
疫情防控不能松劲 小心被这些传言“带节奏”
所属栏目:[策划] 日期:2020-03-03 热度:185
现阶段,疫情时时刻刻牵动人心。与抗疫进展信息相伴左右的还有大量的科普文章。然而,在微信群、朋友圈等社交媒体上和网络上,也充斥着各种关于新冠肺炎的传言,这些传言是真的吗? 钟南山:4月中旬湖北解除限制 谣言 近期,全国各地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[详细]
-
“玉兔”扫描月背地下四十米
所属栏目:[策划] 日期:2020-03-03 热度:138
本报电 据美国《科学进展》杂志近日发表的一项新研究介绍,中国“玉兔二号”月球车搭载的测月雷达首次揭示了月球背面着陆区域地下40米深度内的地质分层结构,发现这层结构主要由掺杂着不同大小石块的多孔颗粒物质组成。[详细]
-
用来抵御新冠病毒的消毒剂 会引发哮喘吗?
所属栏目:[策划] 日期:2020-03-03 热度:181
宅在家里消消毒,买菜回来消消毒,出入小区消消毒。一场疫情,让消毒剂成了普通人大战新冠病毒的必备武器。 但也有人担心,大量使用消毒剂会不会给健康带来风险。比如,会诱发哮喘吗? 专家的回答是,有可能。 消毒剂可能成为哮喘诱发因素 “新冠病毒来袭[详细]
-
大数据开路 战“疫”物资空运畅通
所属栏目:[策划] 日期:2020-03-02 热度:69
这几天,不少人手机上收到一条短信:如果有需要,可以依据短信提醒内容输入身份证后4位,查询过去14天的到访地。要证明自己没去过疫情严重地区,一条短信就解决问题。 这就是电信运营商免费推出的“疫情防控行程查询”服务。复产复工进行时,这一服务既可[详细]
-
科普:个人如何防范新冠病毒 世卫给出10项基本建议
所属栏目:[策划] 日期:2020-03-02 热度:62
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28日在例行记者会上介绍了当前针对新冠病毒的10项个人预防措施基本建议,包括定期清洁双手和物品表面、在发烧或咳嗽期间避免旅行等。 谭德塞当天在记者会上表示,“遏制疫情从你开始”。世卫组织给出10项针对新冠病毒的个人预防措[详细]
-
工信部:单日保供湖北医用防护服超26万件 连续8天超需调拨
所属栏目:[策划] 日期:2020-03-01 热度:100
央广网北京2月28日消息 据工信部消息,27日,工业和信息化部监测调度的国内重点医用防护服企业日产量已达31.8万件,当日运抵湖北26.3万件,超出湖北当日提出的需求数6.3万件,连续8天超出湖北提出的需求5万件以上。 工信部表示,目前,医用防护服等重点医[详细]
-
科技战“疫”生力军 百度地图AI时空大数据服务超15亿人次
所属栏目:[策划] 日期:2020-02-29 热度:97
抗击疫情是一场集结全民力量和智慧的行动,既需要一线人员的实地阻击,也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坚实后盾。作为科技抗疫的排头兵,百度地图在冲锋陷阵的同时也取得了优异服务成果:截止2月24日,百度地图迁徙大数据平台和全国实时路况平台自上线来累计服务超15亿[详细]
-
绝对零度附近 离子和原子混合物首次“现形”
所属栏目:[策划] 日期:2020-02-29 热度:115
科技日报北京2月26日电 (记者刘霞)几十年来,研究人员一直在对原子和离子进行激光冷却实验,但迄今无人观察到两者在极低温度下的混合物。据物理学家组织网25日报道,荷兰科学家将镱离子置于预先冷却至绝对零度附近的锂原子云中,首次观察到了原子、离子[详细]
-
小红书如何推广:怎样的内容会被定义为优质内容
所属栏目:[策划] 日期:2020-02-29 热度:72
首先你要知道,在小红书上,什么样的内容才会被定义为优质的内容?有哪些衡量的维度? 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,我们必须要先了解清楚小红书的发家史: 大部分不了解小红书的商家和剁手党一提起小红书,最大的感受可能都是:莫名其妙的在一众海淘平台里就火了[详细]
-
我国科学家解译月背的地下结构
所属栏目:[策划] 日期:2020-02-29 热度:69
副标题#e# 原标题:基于玉兔二号前两个月昼的探测数据,我国科学家解译月背的地下结构 月背地下3个地层单元的结构示意图。国家天文台供图 核心阅读 基于“玉兔二号”月球车高频通道雷达所探测到的数据,国家天文台李春来、苏彦研究员领导的科研团队,首次揭[详细]
-
应对疫情,“宅经济”更火了
所属栏目:[策划] 日期:2020-02-29 热度:62
办公在“云端”、买蔬菜瓜果用手机下单……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,大多数人“宅”在家里,给餐饮、旅游等行业造成一定冲击,但与此同时,网络购物、餐饮外卖、生鲜配送、远程办公等“线上经济”或“宅经济”更火爆了,众多公司抢滩线上市[详细]
-
小红书如何才能成功 最关键做好了这几步
所属栏目:[策划] 日期:2020-02-29 热度:143
小红书的成功,最最关键的就是因为做好了以下几步: 1. 先社群,后电商 2.基于UGC模式产生的更舒服的社交关系 小红书刻在骨子里的基因和命脉就是:社群+UGC,时至今日,小红书最看重的依旧是社群加UGC(这些就是小红书笔记) 那么就不难理解,小红书衡量[详细]
-
京东数科“大数据+AI”找出新冠肺炎高危人群
所属栏目:[策划] 日期:2020-02-29 热度:64
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,大数据、AI等科技手段在助力各省市公安系统疫情防控上发挥着重要作用。比如用时空大数据感知疫情高危人群态势、无人机开展疫情防控宣传、扫二维码无接触登记居民健康信息……科技不但提高了公安人员的工作效率,也保证了他们的人身[详细]
-
复工战“疫” 科技工作者在行动
所属栏目:[策划] 日期:2020-02-29 热度:145
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,科技界紧急行动、全力奋战,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。当前,为进一步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双胜利,全国学会(协会、研究会)、各级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各展所长,聚焦企业复工复产的关键领域[详细]
-
“洞察号”一年:揭开火星神秘面纱的一角
所属栏目:[策划] 日期:2020-02-27 热度:63
“洞察号”火星探测器艺术图图片来源:NASA官网 今日视点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(NASA)的“洞察号”火星探测器登陆火星已有一年,在这一年多时间里,它不断地帮助科学家刷新着对这颗红色星球的认知。 24日,《自然·地球科学》和《自然·通讯》杂志刊发了6[详细]
-
折叠屏手机出道一年:技术成熟多少?何时买得起?
所属栏目:[策划] 日期:2020-02-27 热度:80
副标题#e# 中新经纬客户端2月26日电 (常涛 实习生 郎竞宁)折叠屏手机近期密集迎来新品发布。北京时间2月24日晚,华为在巴塞罗那发布了新一代折叠屏手机Mate Xs。此前,2月12日,三星发布了第二款折叠屏手机Galaxy Z Flip,采用了上下折叠设计。 如果从2019[详细]
-
搜狗发布AI录音笔新品 推动录音笔行业智能化进程
所属栏目:[策划] 日期:2020-02-27 热度:189
央广网科技2月26日消息 今天,搜狗公司正式发布S1、E1两款AI录音笔新品,还与故宫宫廷文化合作推出了S1和C1 Pro两款产品的故宫宫廷联名款。新发布的两款核心产品以AI技术再次对录音笔产品体验进行了升级,持续推动录音笔行业的AI化进程。 2月26日,搜狗公[详细]
-
5G远程医疗“抗疫”显身手
所属栏目:[策划] 日期:2020-02-27 热度:65
副标题#e# 2月10日,湖北秭归县人民医院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通过远程连线,对该县屈原镇卫生院的一个疑似新冠肺炎发热病例进行会诊指导。新华社发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,在全国人民奋力抗击疫情的战役中,5G远程会诊等远程医疗活动不断见诸媒体:一批5G远[详细]
-
互联网科技“战役” 全国五千万中小学生“开课”
所属栏目:[策划] 日期:2020-02-27 热度:75
上周起,超过5000万名全国各地中小学生在家中就能收看到北京、上海等地名校名师的课件和教学视频。在线上课对于那些因为肺炎疫情导致课业中断,或是身处偏远和师资薄弱地区的学生来说,无疑是一大喜讯。 实现千万名学生上课的是教育部启用的“国家中小学网[详细]
-
世卫官员称赞中国科学家对新冠病毒研究的贡献
所属栏目:[策划] 日期:2020-02-27 热度:165
新华社伦敦2月24日电 英国医学期刊《柳叶刀》24日刊登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与世卫组织首席科学家苏米娅·斯瓦米纳坦共同署名的文章,介绍了科学界应对新冠病毒的努力,特别称赞了中国科学家共享新冠病毒基因组测序信息等贡献。 文章说,中国医生们在流感季[详细]
-
微医互联网总医院在武汉开通医保支付
所属栏目:[策划] 日期:2020-02-27 热度:84
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到了关键阶段,湖北武汉仍然是主战[详细]
-
百度搜索的这个小变化 让我们看到了战胜疫情的信心
所属栏目:[策划] 日期:2020-02-27 热度:85
最近,网友们使用百度搜索了解新冠肺炎疫情信息时,都会看到一个小变化: 当搜索“武汉疫情”时,搜索结果页上蓝色的“百度一下”会变成红色的“武汉加油”。 火红的颜色让人感到振奋和乐观,也让人联想到流动的血液和热情、奋战在一线的以红十字为代表的[详细]
-
“一箭多星”发射,关键不在卫星数量
所属栏目:[策划] 日期:2020-02-26 热度:194
-
吃货治蝗?醒醒吧,群居蝗虫有毒!
所属栏目:[策划] 日期:2020-02-26 热度:115
几个月来,非洲和亚洲部分地区都遭受蝗灾。尽管印度蝗灾已经基本结束,但非洲的蝗虫却似乎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。 面对这样的新闻,有人甩出了“吃货治灾”的老思路,调侃道:“蝗虫要是敢来,我们就起锅烧油,吃绝它。”然而蝗灾真的可以靠吃货解决吗? 并[详细]
-
2000年前,人类活动已成亚洲沙尘暴主因
所属栏目:[策划] 日期:2020-02-26 热度:133
依托距今2250年的高山湖泊记录,对比粉尘源区人口数量、夏季风降水量和沙尘暴强度后,兰州大学、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等单位的研究人员揭示,2000年前,人类活动已成为影响亚洲沙尘暴的主要因素。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《自然·通讯》杂志上。 论文的并列[详细]